田氏基金
田家炳基金会简介
田家炳基金会是田家炳博士于1982年在香港注册成立的非牟利慈善机构,资金来源全部是田家炳博士个人及其家族公司之捐献。基金会由董事局严谨管理。
基金会以“兴学育才,推广文教,回馈社会,贡献国家”为创会宗旨,致力在两岸四地捐办社会公益事业,尤重教育,实践“取诸社会、用于社会”的信念。
基金会创办人田家炳博士自五零年代末在香港创业即参与慈善工作,先后担任博爱医院与东华三院总理,七零年代更参与创办仁爱堂。基金会的捐资是先从香港开始,后惠及广东并延伸至全国三十四个省市区。
基金会成立以来,田家炳博士和家族成员一直忘我参与,并结合社会各方的力量,推动基金会的慈善工作。
1983年,第一所捐办的命名学校是“救世军田家炳学校”;1984年“广东省大埔县家炳第一中学”启用;1987年捐办“香港仁爱堂田家炳中学”。 1994年获香港政府批准,在新界粉岭主办一所全新中学,命名为“田家炳中学”。
在九十年代,基金会在积极回馈香港的同时,亦致力支持内地的教育事业,订定资助师范大学与中学的申请章程,大规模捐建各省市区师范大学田家炳教育书院和田家炳中学。在教育部、各地教育部门、香港多位教授学者的鼎力推荐,再加上各地政府和学校资金配合,基金会所资助的学校遍布全国34省市区。
基金会在全国共资助了大学93所、中学163所、小学42所、专业学校及幼稚园20所、乡村学校图书室1800余间。其中,中国内地所有田家炳学校属公办政府学校,基金会不参与任何日常管理。另在海外3所大学设立奖学金,惠及华籍学子。教育以外的项目计有医院29所、桥梁及道路近130座,其他文娱民生项目二百多宗,受捐助单位不计其数。
2010年基金会实行管治转型。为健全架构,特邀请本港九所大学校长/代表和多位社会俊彦加入咨议局及董事局,共同参与管治,并更新使命为:“促进道德教育、弘扬中华文化、融合世界文明,以提升中国教育素质,贡献国家。”
承蒙大众的关爱与支持,基金会于2017年在广州注册成立代表处并获国家教育部出任业务主管单位,2018年获广东省公安厅颁发优质代表机构奖,2020年获教育部评为卓越合作伙伴。
作为支持教育内涵发展的慈善团体,基金会的工作紧密配合国家政策及社会发展需求,近年来积极推动与中央及地方政府、教育行政部门、大学和教科研机构的深度合作,在学生培育、教师专业发展、学校文化建设等领域,尤其在青少年德育及中华文化传承等范畴,开展特色项目。此外,基金会亦面向全国200余所田家炳学校,提供相应的资源倾斜,并推行扶贫奖优计划。
基金会同仁将一如既往竭尽全力投身教育志业,不断追求卓越,继续造福社会,贡献国家。
惠泽社群 当世楷模
田家炳博士简介
田家炳博士,生于1919年,祖籍广东大埔。1935年不足十六岁时父亲逝世,乃辍学从商,肩负持家重担。1937年远赴越南推销家乡瓷土,1939年转往印尼从事树胶工业。后感于印尼排华风潮日盛,又为了让儿女接受中国传统文化教育,于1959年毅然举家迁到香港,在新界屯门填海建厂,生产塑胶薄膜和人造皮革。
田博士爱国爱乡,心系社稷。早在六十及七十年代,便曾出任东华三院、博爱医院等多间慈善机构要职,推动社会福利工作。1982年,本着“留财予子孙不如积德予后代”的中华传统美德,捐资创办“田家炳基金会”,专事捐办教育、医疗、交通、文娱等公益事业,泽荫两岸四地。2009年田博士将名下全部物业转赠予基金会,并广邀社会贤达参与基金会管治,自己退任为无决策权、无投票权的荣誉主席职衔。
田博士视慈善工作为第二事业,倾注心力。他曾说:“人生的最大价值在于无私奉献;能把自己的财富资助公益事业,广大民众受惠,自己精神上也可获得无法形容的安慰和享受。我们不妨将慈善公益看作是自己恒久而辉煌的事业。”
田博士的高风亮节,赢得社会各方的称颂。1982年香港总督尤德爵士颁授英女皇荣誉奖章,1988年台湾最高当局颁赐“热心公益”金匾,1994年南京紫金山天文台将2886号小行星命名为“田家炳星”,1996年英国女皇亲授M.B.E.(Member of British Empire)大英帝国员佐勋章。2004年北京中华慈善总会举办首届全国慈善人物评选,他获选为中国最具影响的一百位慈善人物,2006年再获该会颁授“中华慈善事业突出贡献奖”。2010年获香港特区政府颁授最高荣誉大紫荆勋章,获选为亚洲电视主办第一届“感动香港十大人物”。另荣获广东、青海、福建、云南、湖北、海南、黑龙江等多个省政府颁授荣誉奖章,全国八十余市县授予荣誉市民,数十所大学聘为荣誉教授,内地、香港、台湾十多所大学颁授荣誉博士与院士荣衔。







